
由蓝帆外科举办的第五期“新”丝路国际交流沙龙江苏站于2025年9月25日圆满结束!
结束了天津站的交流活动后,德国专家团不顾风雨,马不停蹄赶赴南京,开启新一轮交流行程。
为更大发挥跨区域、跨国界学术交流的价值,强化专家群体间的深度互动与专业共鸣,江苏站承袭活动一贯特色,不仅汇聚德国专家团的核心力量,更吸引了泰州、苏州、常州、南通四地的骨干专家共同加入,以多元专业视角为交流赋能,充实活动的专业厚度。


前身为193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医院现为江苏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是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入选国家首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基地单位、首批“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单位;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首批江苏省研究型医院、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是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诊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室以微创手术、复杂胸部肿瘤综合治疗为特色,年手术量超8000例,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胸外科诊疗中心之一。
医院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弘扬“德术并举、病人至上”的精神,坚守公益初心,践行社会责任。承担响应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重症医疗队荣获中宣部“时代楷模”称号;扎实开展援疆援藏援青援陕和对口支基工作,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积极开展健康科普义诊咨询、重点帮扶慈善救助、献血献髓义捐等公益活动。
9月24日活动首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刘云院长与胸外科陈亮教授、吴卫兵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与欢迎辞,传递出对跨域交流、共促学科发展的期待;何志成教授对医院及胸外科进行系统介绍,让中外专家直观了解科室建设成果。
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通过手术演示、专题报告和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穿插,深入探讨了肺癌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的前沿技术,为国内外胸外科同道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手术观摩作为核心环节,成为本次活动的 “技术窗口”:活动首日,吴卫兵教授、朱全教授、王伟教授等先后开展多台肺段切除术直播,清晰呈现手术关键步骤与精细操作技巧,展现胸外科微创手术的前沿水平;次日,陈亮教授、王俊教授则带来带来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借助智能技术赋能胸外科精准治疗,为与会者展现前沿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实践。

学术研讨环节同样亮点纷呈:陈亮教授聚焦 “深部早期肺癌锥式肺段切除”,为早期肺癌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吴卫兵教授分享 “中国肺段切除术现状”,梳理国内技术发展脉络;德国专家Thomas Schneider以 “德国癌症中心肺癌治疗:当前进展与挑战” 为题,从国际视角剖析肺癌治疗前沿动态,中外学术观点碰撞,为胸外科发展带来全球维度的思考。

在为期两天的手术观摩中,蓝帆外科星曜™电动腔镜吻合器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星曜™电动腔镜吻合器在多例手术中成功完成血管、气管及肺组织的切割与分离操作,全程表现稳定精准,为复杂术式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关键支撑。
星曜™电动腔镜吻合器可以灵活装配不同高度的钉仓,在应对手术中不同厚度的肺组织切割闭合,都能做到完美适配。电动激发,可以大大减少抖动偏移,避免组织牵拉,保护吻合口,减少渗血率。

此次 “新” 丝路胸外国际交流沙龙通过深度的技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全球胸外科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本次活动一方面,德国专家团带来欧洲胸外科领域的前沿经验;另一方面,泰州、苏州、常州、南通等地骨干专家积极参与,实现江苏区域内胸外科资源的联动共享,真正做到深度践行 “跨区域、跨国界” 交流理念。
蓝帆外科秉持开放姿态,热切期盼与全球医疗专家构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坚信,借助国际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能够携手探讨胸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直面面临的挑战,并共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有力推动全球外科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与进步。
“新” 丝路这一概念,既饱含着对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的崇高敬意,也承载着对未来中外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蓝帆外科致力于与世界各地的医疗专家建立更加坚实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期望依托这样的国际交流平台,共同深入研讨胸外科领域的前沿话题与挑战,以此助力全球外科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与繁荣。
我们始终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与不懈探索,能够在全球医疗领域开辟出一条互利共赢的 “新” 丝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